同业存单失宠,去杠杆压力下中国有钱机构倾向“留住子弹”
浙江一家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小高最近忙于发同业存单,却窘于销售,“利率都发到快5.2%了,还是很难卖。”
小高遇到的业务难题正是当前中国不少中小银行面临的共性问题。同业存单市场似乎陷入了一个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怪圈:一边是发行量明显萎缩,在3月创下逾2万亿元人民币历史天量后4月环比大幅减少7,200多亿元;一边是价格随着市场利率水涨船高超5%,看起来很有吸引力却依然难寻买家。
简单理解这一问题的逻辑并不难。如果说一季度银行几近疯狂发行同业存单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应对监管可能将其纳入同业负债并采取新老划断考核的考虑,那么同业存单市场目前的现状,则更凸显了去杠杆纵深推进背景下银行对后续资金面和利率预期的不确定性,“保命”和“留住子弹”成为银行普遍的选择。
“从现在绝对收益率水平来看,很多资产也包括同业存单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关键是对后市负债不太有把握,所以即使看起来有吸引力但也不敢进去投,”一家城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称。
当前同业存单发行机构大体上存在两类情况:一是存单到期压力大,需重新发以续上负债,也有银行要求规模和利润不能下降令发行不能停,二是去配置一些久期更高的收益资产如非标,或者是长周期的资产已经配好,不发存单就只能卖资产,但资产不一定卖得掉。
对于买方而言,资金面紧平衡格局下钱少和货币市场利率易升难降是关键因素;同时,监管对存单态度有褒有贬,不排除未来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而监管趋严让部分银行可能违约的概率也不可忽略。
据路透了解,包括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在内的多地分支机构近期都对辖内金融机构同业存单监管压力加大等影响展开了调研。
截止5月15日,已有498家银行公布今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规模148,796亿元。根据银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银行持有的同业存单余额为4.2万亿元,比3月末增加将近700亿元;发行的同业存单余额为7.8万亿元,比3月末增加1,3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