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报告预测稳增长政策发力将减缓下行压力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仍可完成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宏观经济报告发布会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10月)》(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在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的基本面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一是内需出现乏力,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和消费增速出现放缓;二是出口增速超预期上涨,但上涨的部分动力来源于“出口抢跑”;三是民营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加大,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速同比放缓;四是企业家信心指数、居民收入信心指数等微观主体信心指数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报告》预测,随着四季度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将减缓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仍可完成。
“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七个风险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表示,一是需要注意防范民营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的违约主体基本都是民营企业,一方面民营企业效益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民企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今年8月末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债务偿还压力加大。二是需要注意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速的下滑风险。三是本轮民间投资回升势头需要稳固,注意防范出现再次下滑风险。四是在政策发力稳增长背景下,需要注意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五是在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与通胀压力环境下需要防范滞胀风险。六是需要警惕市场持续低迷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公众预期的影响。七是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需要警惕外部风险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这些冲击可能对我国未来投资和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谈到外部经济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压力在供给侧表现为,中国的生产、潜在增长、长期增长动能的压力加大,由此带来宏观经济中债务压力上升。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继续扩大开放,特别是扩大市场的开放;其次要改变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推进改革。
基于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和七个需要注意的风险点,宏观政策应该如何操作?“首先,我们应该扩大内需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提振民间投资与扩大居民消费。”陈彦斌表示,对于提振民间投资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破解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二是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切实减轻企业成本;三是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
“尽管内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但随着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部分行业增长势头有望回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出台也将对消费起到提振作用。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消费需求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和潜力。
今年以来央行出台4次降准措施,货币政策为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去杠杆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未来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更好地实现稳增长目标。”陈彦斌强调说,财政政策力度应有所加大,重点在于通过减税降费方式降低宏观税负,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针对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连平表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二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方面的主导性作用,可考虑适当提高财政赤字容忍度;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此外,陈彦斌表示,还要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更好地承担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二是要加强与微观监管的配合,防止监管真空,从而提升监管效率。
陈彦斌强调,要加强各类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一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以减税降费为抓手提升经济活力,货币政策加快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资金支持。二要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更多地抑制资产泡沫,释放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三要加强国内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四要加强国内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五要加强宏观政策的预期管理,稳定公众预期。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见习记者 徐贝贝 发布日期:2018-10-23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