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又一年:脱贫攻坚如何向纵深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具体到脱贫攻坚,“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作为推动精准脱贫的中坚力量,金融业如何围绕年度攻坚任务,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将更多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金融时报》记者采访多家银行了解到,今年各家机构将在加大扶贫信贷投放、着力开展产业扶贫、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力度、深入开展金融扶贫创新等方面重点发力。
脱贫攻坚初战告捷
2018年,我国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完成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各家银行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金融服务。以国开行为例,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工作思路,国开行已累计向定点帮扶四县发放精准扶贫贷款76亿元,2018年新增贷款超过11亿元;累计捐赠资金4570万元。
农行始终把金融扶贫摆在服务“三农”的突出位置,确保资金支持到位、政策配套到位、人员保障到位。每年向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并额外配置1亿元费用和1亿元工资,在用工计划、招聘政策、培训资源、捐赠资源等方面实施倾斜。2016年以来,全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624亿元,服务带动贫困人口903万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000多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
既注重“输血”又注重“造血”,光大集团把“产融合作”优势和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打出了一套“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民生扶贫+党建扶贫”系列组合拳。近4年来,光大集团在新化县、新田县、古丈县3个定点帮扶县组织实施帮扶项目309个,累计投入1.5亿余元,帮助21.86万人脱贫。
2019年,中央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扶贫工作重心向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转变。因此,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未来应精准发力、精细施策,推动新增金融资源优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需求。
金融扶贫纵深推进
“今后一段时间,农行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行表示,2019年该行将继续把金融扶贫工作向纵深开展。将832个扶贫重点县新增贷款目标从800亿元调增至1000亿元,力争到2019年年底实现在贫困地区贷款余额超1万亿元。
国开行表示,2019年,将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要把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搭建东西部地区银、政、企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各方合力,集中力量攻坚。
光大集团也表示,将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力度,实现未来3年光大扶贫投入整体翻一番。
“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主要分布在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短板中的短板。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过硬的举措,给予更加倾斜的政策,开展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多家银行表示,未来工作将始终聚焦精准、定向发力,将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作为根本目标,确保脱贫攻坚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目前,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大多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脱贫基础更为薄弱。勇扛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重担,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行动,立足这些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实施贷款优先审批、资源优先保障、干部优先配备、政策优先倾斜,争取“三区三州”贷款明显增长。
加强创新补齐短板
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在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创新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已成为各家银行推进精准脱贫的重要着力点。
武宣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贫困县。2018年,武宣县百万头生猪产业基地获得了来自平安银行的3000万元扶贫贷款。与一般的商业贷款不同,这笔贷款引入了产业链模式。武宣县百万头生猪产项目基地是广西来宾正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供货方,平安银行将核心企业产业链模式嵌入来宾正大养殖项目中,平安银行为来宾正大养殖项目注入产业扶贫贷款资金,支持来宾正大依托正大集团养殖全产业链优势,建设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到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银行精准对接农村、农民基本需求,在研发设计金融产品时,找准金融支持的着力点,通过做大做强当地特色产业,带动服务上下游农民,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用。
例如,工行不断探索扶贫的新模式,联合各方力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投资基金、期货保险等先进技术和金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工行表示,下一步,还将研究发起成立“乡村产业扶农振兴基金”的可行性,通过引导农户按照期货交割标准种植农产品,依托期货收储标准打造定单农业,从而带动扶贫产业的升级换代。在加强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银行+产业”、“银行+项目”、乡村产业扶农振兴基金等创新融资模式。
聚焦精准深入开展金融扶贫创新,农行要求,总行要发挥好创新龙头作用,一级分行要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精准研发一批新的拳头特色产品,推出一批差异化信贷政策,推出一批金融扶贫有效模式,着力满足贫困地区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周萃 发布日期:2019-01-04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