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必须抓实抓好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金融惠民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对数字技术进入乡村提出期许,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要求,农村金融的发展无疑到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支农支小,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第一,深化党建共建,为乡村振兴添“动能”。党建共建是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的有效举措。一是党建引领。党建兴则企业兴,党建强则企业强。银行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建设,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通过“先锋岗”“示范户”“一帮一”等形式,以党建促行建,以党建强业务,让党旗在金融服务中高高飘扬。二是共建搭台。要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通过工作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共建的方式共谋发展,齐心协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促进银行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三是金融唱戏。立足支农支小的使命担当,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大力开展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及信贷产品等知识,深入企业、深入农户听民声、纾民困、解民忧、办实事,以党建共建的方式共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优化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增“智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的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范围日益多元化,其对农村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创新金融产品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要更加贷得到。农商行要探索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出“两权”、林权、水权、采砂权等“信用+多种经营权”生态专属信贷产品,助推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二要更加贷得准。要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发展,针对性出台金融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针对当地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优势和茶叶等地方特色产业,开发旅游贷、林权贷、茶叶贷、收粮贷等一系列“三农”金融产品,助推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三要更加贷得多。针对客户小额、高频率融资需求,设计移动端小额信用贷款,推出“多收多贷”的贷款产品。依托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收款码平台的收款数据,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客户收款越多,贷款额度也随之提高。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续“势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服务,驻行值守,通过线上收集材料、视频面签、远程授权等电子化手段,再结合上门服务、后补资料等方式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要始终坚持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格局。一是服务有温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给金融服务带来了诸多阻力。农商行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大力推进“无接触金融服务”,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出“云农商、面对面、屏对屏”多元化服务模式,开展数字化申请、审批、放贷,让客户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服务有深度。要加大金融科技创新,不断完善云计算、云通信、人工智能、远程身份识别等技术,建立客户视角多维度统一视图,推出客户“白名单”,实现系统化获客。同时,加快推进“三农”金融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线上海量用户智能客服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智能、精准”的服务。三是服务有速度。贷款要讲究效率,省去不必要的资料和程序,推广“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秒贷秒批”金融服务,开创2分钟在线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的“210”贷款模式,让符合条件的客户即时领取“备用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效、快捷的信贷服务,让客户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发展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商行通过深化党建共建、优化金融产品和强化金融服务三大举措扎实推进普惠金融,一定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来源 | 中国经济时报
来源 |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