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乡土资源,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存在有的企业到乡村落地生根,借助村里土地等资源发展壮大,却未能很好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现象。为此,今年以来,贵阳市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行“1+1”混合发展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混合发展,用好多方资金、人才等资源,走出了一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盘活乡土干部资源,为村集体经济激活“头雁引擎”。“大海航行靠舵手,群雁高飞头雁领”。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首先就需要盘活乡土干部资源,要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当好“领头雁”,不仅要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更要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干,增强干群合力,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要盘活乡土干部资源,既要深入摸底,对干部队伍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干部换届选举,更合理地调配干部队伍的结构,方能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头雁引擎”,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盘活乡土人才资源,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村集体经济要走好转型升级之路,就需要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就需要盘活乡土人才资源,要充分挖掘乡贤、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等,让这些扎根乡土的优秀人才被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同时,要盘活乡土资源,就是要在科学的引导上用心,通过教育培训,为乡土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导师,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方能在各自的行业领域独当一面,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焕发新气象。
盘活乡土特色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培育“增长支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村集体经济有了“领头雁”、有了优秀人才,更需要找准特色产业的发展着力点,这就需要盘活乡土特色资源,既要找出乡村的特色亮点,也需要在可持续发展上着力,更要盘活闲置的村级活动阵地、村小学校舍、空置土地等闲置资产,让这些“沉睡”的资源变成“活资本”,找到乡村振兴的新突破点,为村集体经济培育“增长支点”,促进村集体经济兴旺发达,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在干群同心协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真金白银”。
“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增强干群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也能激发乡土的内在动能,通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
来源:东方网